抗过敏药容易形成依赖?不锈钢水壶致癌?烧水壶有水垢,长期喝会得肾结石?正畸让牙齿松动易脱落?水果有一点发霉没关系,削掉后可以吃?频繁洗头会导致脱发?7月“科学”流言榜发布,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使用抗过敏药并不可能会产生依赖。过敏时出现的鼻子痒、打喷嚏、皮疹风团等症状,主要与一种叫“组胺”的炎症物质有关。组胺需与H1受体结合,才会引发过敏反应。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的作用原理,正是阻断两者的结合,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这类药物既不会导致生理或精神依赖,停药后也无戒断反应。若停药后过敏症状反复,很原因是过敏尚未得到一定效果控制。
合理使用抗过敏药是控制过敏症状、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盲目担心药物依赖而拒绝规范用药,甚至擅自停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夏天烈日灼灼,应该“全副武装”防晒隔绝紫外线,可以长期、多层叠加使用高倍数化学防晒产品。
烈日灼灼,防晒成为不少人的“标配”。从防晒霜、防晒衣、遮阳伞到“脸基尼”,不少人追求“全副武装”隔绝紫外线,甚至能做到全身上下无死角。然而,过度防晒也会引发皮肤过敏、痤疮甚至脱发、骨质疏松等疾病。专家提醒,科学防晒要避免陷入“全副武装”的误区。
长期、多层叠加使用高倍数化学防晒产品,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一方面,高倍数化学防晒剂中常见的成分对部分人群是强致敏原,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另一方面,高倍数物理防晒剂通常质地厚重油腻,在炎热容易出汗的夏季大量、频繁涂抹,极易堵塞毛孔,导致痤疮发作或原有痤疮问题恶化。防晒霜并非指数越高越好,当SPF值达到30时,对UVB(户外紫外线%,可完全满足一般的户外防晒需求。
过度防晒导致的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会引起脱发,甚至悄然侵蚀骨骼健康。人体需要接受适量中波紫外线照射,才能合成维生素D,长期完全隔绝阳光照射会导致维生素D合成严重不足,进而影响钙质吸收,最终引发骨质疏松。
科学防晒的黄金法则在于“分时段”与“讲适度”,在紫外线点,应优先选择遮阳伞、宽檐帽、防晒衣、太阳镜等“硬防晒”手段。而在阳光相对温和的清晨或傍晚,则建议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面部、手臂等部位每天接受10至20分钟的温和日晒。日常通勤或室内活动时,使用SPF15、PA++的低倍数防晒产品已足够;普通户外活动可选择SPF30、PA+++的中倍数防晒霜;只有在登山、海滩或高原等长时间高强度紫外线暴露环境下,才需要用SPF50+、PA++++的高倍防水防汗型产品。
台风的强度是按照台风中心最大风速来衡量的。正常的情况下强度越大的台风破坏力也越强。但历史上也出现过“弱台风”带来强破坏的情况。比如2019年8月的台风“韦帕”,它的强度仅为热带风暴级(中心风速仅为8-9级),还达不到台风的级别(台风中心风速要达到12级以上),但它同样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导致非常严重的城市内涝、山洪和泥石流。
此外,如果台风遇上了西南季风气流、冷空气和特殊的地形等因素,同样可能让弱台风发挥出强大的破坏力。比如2018年的台风“安比”“温比亚”,它们的中心风速同样未达到12级,但因为与西南季风气流结合,有足够多的水汽补充,让它们能维持更长的时间,造成大量的降水和破坏。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对于用来制造电热水壶的金属材料,需要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4806.9-2023)。根据2023年的实施版本,金属材料在实验条件下,迁移出来的锰含量不能超过2mg/kg。所以只要高锰钢在实验过程中满足了这个条件,它是可拿来制作电热水壶的。
高锰钢顾名思义,就是钢材里的锰元素含量比较高(含量一般在10%以上)。相比之下,我们生活中特别常见的304不锈钢、316L不锈钢,它们的锰含量在2%以下。但是,钢材到底能不能用来接触食品和饮用水,核心不在于它含不含锰,而在于锰会不会跑到食物中去。
选购靠谱的电热水壶很重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4806.9-2023)是强制性标准,所有生产电热水壶的厂家都一定得执行,但确实有可能存在一些小工厂贪图利益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所以在选购电热水壶的时候,尽可能地选择正规厂家正规渠道购买,拿到产品之后,最好确认一下电热水壶执行标准是GB 4806.9-2023,并且有相应的产品检验合格证。如果产品包装上什么信息都没有,那就要当心了。
另外,相比于高锰钢,304、316L这些型号的不锈钢材料确实经常用来做食品容器,安全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在购买的时候能优先选择这些材料的电热水壶。
需要明确的是:牙齿移动不等于牙齿松动。正畸的原理是通过持续轻力,引导牙齿在牙槽骨中移动,牙槽骨会随之发生生理性改建(吸收与再生)。这一过程已有多年医学实践验证,只要牙周健康且力量适当,牙齿稳定性便不会受损。
牙齿脱落的主因是牙周病(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或严重龋坏,与正畸无必然联系。
有水垢的水也能喝。实际上,导致结石的根本原因还是饮水太少,最主要的包括一些代谢因素以及饮食上的习惯,并不是因为有水垢。
水垢,是水里的钙镁离子和碱度在烧水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水里存在很多矿物质,含量越高,水的硬度越大,即常说的“硬水”。当水的硬度高于约200mg/L时,烧水时就会产生水垢。温度越高,水垢越多!
不过大可放心,喝点硬水对人体无害,也不会导致结石或其他健康问题。水垢进入人体后,部分可被分解;不能分解的那些,也能排出来。而且,水垢中的钙镁离子含量有限,远远达不到形成结石的程度。
不要这么做。水果放置时间过久或表面有伤口,可能会引起霉菌侵入并滋生,这些霉菌会产生并积累很多真菌毒素。比如,苹果、梨、桃子等水果滋生霉菌后,其中展青霉素的量会逐渐增加,这种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会导致食用者发生急/慢性食物中毒,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且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这些毒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腐烂部位的周围组织中,研究表明:苹果腐烂的面积越大,其中展青霉素的含量就越高。并且展青霉素还会向苹果的周围组织中扩散,距离腐烂部位越远展青霉素的含量就越低,距离越近含量就越高,并且其含量会随着腐烂部位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只是削掉霉变部位仍有可能摄入毒素。
频繁洗头不会导致脱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反,保持头皮清洁对维护头发及头皮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正常人来说,头发的脱落主要是由于毛囊进入休止期后的自然脱落,而不是因为频繁洗头。病理状态下的脱发可能关系到免疫、遗传、激素水平、精神应激、营养状态和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与这一些因素相比,洗头的影响微乎其微。适度洗头可以清除头皮上的过多皮脂、灰尘和脱落的死亡细胞,有助于保持头皮健康。
但是为什么有这样的误解呢?在洗头过程中,一梳头,有很多头发轻易就掉下来了,一是因为洗头后摩擦力小了,该掉的这部分头发就脱落下来了。第二个原因是头发其实有10%是在休止期。那这一部分头发实际上每天都该脱落的。但是,在洗头的时候,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梳、揉的外力,这些头发会更集中脱落。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7月2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卫健委公布消息称,石家庄市已完成2025年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阶段筛查工作,累计筛查145万余人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发现异常人数68137人,异常率为4.7%。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威胁我国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7月30日提醒: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远长久、危害严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目前,我国仅流行日本血吸虫病,它是由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当汛期到来时,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人或者家畜不可避免地接触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感染血吸虫而患病。
一旦出现疑似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应尽快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查并告知可能的暴露史,以便及时有效地发现、诊断和治疗。血吸虫病的诊断一般会用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需住院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吡喹酮,并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