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
中润光学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米6官网下载m6  发布时间:2023-12-26 09:45:27   浏览 91 次

  光学镜头作为视频、图像信息的“入海口”,对信息采集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是人工智能(AI)与信息化世界的“眼睛”,是国家战略提出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物联(AIoT)、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实现基础。随着移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终端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作为信息系统最前端的光电感知核心器件,光学镜头将深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全面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未来也将在推动各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满足国家整体安全防控体系建设需求及促进文化与科技领域深层次地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是一家以视觉为核心的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智能化、信息化、工业化时代日渐增长的图像、视频采集需求提供高质量成像产品和专项技术开发服务。凭借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公司推动了数字安防行业关键零部件之一光学镜头的国产化进程,开发、拓展并实现国产变焦镜头在无人机、视讯会议等新领域上的规模应用,此外积极布局智能车载、激光电视、电影及AR/VR等市场,形成了以数字安防领域产品为基础,机器视觉和其他新兴领域产品迅速增加的发展格局。

  报告期内,随公司技术水准不断提高、产品成熟度以及市场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业务持续开拓,销售收入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00.80万元,同比增长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1.51万元,同比增长14.3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86.58万元,同比增长2.22%。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8,042.40万元,增长1.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6,736.05万元,增长10.00%。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新领域市场开拓力度,机器视觉和其他新兴领域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保持增长,其中机器视觉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4.60万元,同比增长47.62%;其他新兴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7.79万元,同比增长112.34%。同时公司加强境外市场开拓,境外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85.83万元,同比增长11.10%。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全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068.2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0.07%,同比增长22.75%。全年累计申请专利33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全年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7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30件,其中发明专利88件。

  报告期内,公司“面向智能终端的光学镜头及其应用”项目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高端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入选浙江省2022年度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超高清数字安防变焦镜头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高动态比超长焦系列化镜头”获得浙江制造精品认证。2022年度,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第六批成长型文化企业,并承担了秀洲区科技计划项目“无人机载小型化4K超高清变焦镜头的研发及产业化”,公司产品及品牌受到国际知名企业广泛认可,具有较高的市场和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以视觉为核心的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智能化、信息化、工业化时代日益增长的图像、视频采集需求提供高质量成像产品和专项技术开发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数字安防镜头、无人机镜头、智能巡检镜头、视讯会议镜头、激光电视镜头、智能车载镜头、智能家居镜头、智能投影镜头、电影镜头等精密光学镜头,产品具有超高清、大靶面、快速精准变焦、小型轻量化、超大变焦倍率、超长焦距等特点,广泛用于边防、海防、森林防护、无人机、轨道交通、智能识别、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巡检、智能车载、视讯会议、激光显示、电影拍摄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助力各产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及关键部件自主化。

  公司技术开发业务包括半导体检测镜头、医疗检测仪器用镜头、数字安防超大靶面变焦镜头、无人机变焦镜头、视讯会议镜头、超短焦投影镜头等,助力大华股份(002236)、大疆、华为、海康威视(002415)、日本滨松光电、日本松下、日本理光等各行业龙头企业开发前瞻性技术并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光学镜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已建立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及销售体系,与客户、供应商保持良好、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公司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基于精密光学镜头设计相关底层通用技术及精密制造工艺,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及现金主要来源于高品质光学镜头产品销售收入及技术开发业务收入。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或客户定制化需求开发产品并进行销售。公司大部分产品为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并面向所有客户进行销售的产品。部分产品为客户定制化产品,面向签订专项技术开发合同、支付技术开发服务费并约定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独占的特定客户销售。公司具备产品研发经验及精密制造技术积累,能够以批量生产的方式满足下游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2)技术开发业务收入为公司提供光学镜头定制开发及产品试制服务产生的收入

  公司向客户交付包括焦距范围、光圈、靶面等一系列技术参数在内的产品规格书、规格验证报告以及试制样品等一整套技术开发成果。技术开发业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客户因研发新技术或解决技术难题需要镜头样品或光学设计方案进行配合,技术开发业务完成后,客户不向公司继续采购相应产品。另一类为客户因前瞻性产品研发及抢占市场所需向公司提出技术开发需求,公司向客户交付技术开发成果后,客户后续向公司采购量产产品并投入市场使用,形成光学镜头产品销售收入,其中部分客户约定技术开发完成后的一定期限内,公司不得向其他客户销售该定制产品。

  光学镜头的研发环节是公司业务的核心。公司建立了以产品研发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研发模式。研发活动主要集中于母公司开展,并充分整合日本、中国台湾等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领域及产业链上游研发资源,与各子公司协同进行产品研发。

  市场需求是公司产品研发的重要驱动力。公司通过调研、收集客户需求信息,识别行业痛难点问题,结合公司战略方向及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综合判断,确定产品目标规格,作为公司研发立项的重要输入。同时,公司承接行业龙头客户的技术开发需求,通过为其定制开发产品充分了解客户研发方向,率先进行市场布局。

  技术创新是公司产品研发的重要支撑,保障了产品的成功研发及量产。公司研发人员基于产品数据库积累并通过头脑风暴、技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创新尝试,在专利文献学习、专家请教、上下游协同交流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最终实现技术突破,完成产品研发。公司在长期产品研发过程中建立健全设计评审体系、丰富产品数据库并不断积累设计经验值,形成技术指导应用,应用积累技术的良性循环。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为球面及非球面镜片等光学元件,马达、光圈及FPC等机电件,镜框、镜筒等塑胶件及金属件。公司根据光学镜头设计及工艺实现的需要对核心原材料进行规格定义,选取上游供应商并进行定制化采购,双方根据批量采购数量、定制加工难度、材料成本等协商定价。其中,光学元件定制化程度极高,除向镜片供应商提供镜片外径、厚度、矢高(H值)、半径、面部规则度等加工要求外,同时需指定光学玻璃供应商及光学玻璃牌号(牌号决定了镜片的折射率、色散等材质属性),由公司或镜片供应商与光学玻璃供应商协商确定光学玻璃价格。

  对于研发完成、已投入批量生产的产品,公司生产管理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及原材料库存情况制定采购需求计划;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由研发部门根据产品验证及试产需求提出原材料采购需求。采购部门根据上述采购需求,结合原材料交期、最小起订量要求等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执行采购。

  公司通过光学镜头设计确定各原材料规格参数,供应商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加工,公司外购并进行原材料检测及镜头生产。公司主要生产环节为镜头装调,以自主生产为主,结合产品品种丰富、规格多样的特点,对每一产品制定标准生产工艺流程并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柔性生产。

  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公司按照客户订单及研发需求进行试生产。对于研发完成、已投入批量生产的产品,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组织模式,根据客户订单、销售计划(1-3个月的需求预测)及安全库存制定生产计划。其中,针对需求量稳定且较大的产品,公司根据长期积累的精密光学镜头设计及生产经验,设计并优化制程工艺,实现变焦镜头的全自动化生产。

  除自主生产外,公司存在少量原材料委托加工、镜头装调委托加工及成品OEM采购,具体如下:

  公司外购原材料用于镜头装调,除子公司大连浅间为公司提供原材料加工外,公司不涉及原材料生产加工。通常情况下,由一个供应商完成原材料的全套加工工序并向公司销售。若某一供应商无法独立完成全套加工工序或短期存在产能不足、供应不及时等问题,则公司购买上游原材料或半成品后另寻供应商进行委托加工,双方依据采购数量、加工难度等进行协商定价。

  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产能占用,公司将装调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镜头进行委托加工。

  公司部分产品采用OEM采购模式,即由公司向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设计图纸、技术指标等,供应商按照公司设计完成相应原材料及成品镜头的生产加工。公司收到产品、检测合格后进行销售。双方依据加工难度、材料成本等进行协商定价。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OEM采购镜头的方式产生的销售收入为496.9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7%,增长0.46个百分点。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面向数字安防、无人机、通信设备、光电仪器制造商等下游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公司销售模式根据交付成果的形态分为光学镜头产品销售及技术开发业务销售。

  公司通过主动商务拜访、参加行业展会、参与技术开发招投标项目等方式进行产品展示、技术推广和客户开发。行业内知名客户一般会对公司进行合格供应商认证,并定期评估。公司填写供应商基本信息表,向客户递交产品规格书、样品,经客户审核质量体系、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等,且样品测试合格后,进入其合格供应商目录。通过合格供应商认证后,公司一般会与大客户签订框架性协议,约定质量、交货、结算、物流、保密等条款。公司根据具体销售合同/订单交付产品或服务。其中,部分大客户采用VMI模式,该模式下,公司根据合同/订单约定将产品交付至客户指定仓库,客户实际领用、双方确认无误后确认收入。合作期间,客户会定期对公司技术响应、产品质量、交货周期等综合服务能力进行评价,颁发“战略合作伙伴奖”、“优秀供应商”等奖项。

  除直销外,公司境外市场销售中存在少量通过贸易商进行销售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向境外贸易商销售金额为362.8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0.92%,下降0.40个百分点。

  技术开发业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客户因研发新技术或解决技术难题需要镜头样品或光学设计方案进行配合,技术开发业务完成后,客户不向公司继续采购相应产品。另一类为客户因前瞻性产品研发及抢占市场所需向公司提出技术开发需求,公司向客户交付技术开发成果后,客户后续向公司采购量产产品并投入市场使用,形成光学镜头产品销售收入,其中部分客户约定技术开发完成后的一定期限内,公司不得向其他客户销售该定制产品。

  光学镜头属于光电产业链的重要部分。其中上游产业链由光学玻璃、光学塑料等光学原材料供应商和镜片、滤光片等光学元件供应商组成。光学镜头及镜头模组是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通过光学折射原理将需拍摄的景物聚焦到图像传感器芯片上,实现光学成像。作为产业链中游的光学镜头是光电技术结合最紧密的部分,是制造各种光电产品、光学仪器的核心,需要根据下游不同应用领域的差异化需求进行研发、设计和生产,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下游为光电技术与视频监控、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工业检测、智能车载、激光显示等领域结合而成的各类产品,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光电子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作为重要信息输入端口的光学镜头,应用范围从传统的相机、光学显微镜、望远镜等领域向视频监控、智能手机等领域充分渗透,并不断拓展到机器视觉、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热门应用领域。光学镜头设计及精密制造技术、光学材料开发及光学元件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光学镜头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空间探测、遥感观测、半导体制造、生物医疗等关键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得益于巨大的下游市场需求、较低的制造成本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光学产业加紧向中国大陆转移。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培育出了一批技术先进、定制开发能力强、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优秀的光学镜头制造企业,行业发展明显提速,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生产制造等方面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因起步较晚,中国大陆的光学产业尚在发展完善中并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呈现不同的国产化程度,具体体现在:①光学组件:数字安防、车载等领域的镜头、模组设计及制造逐步实现国产化,但机器视觉、激光电视等新兴领域仍由国外厂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②光学元件:玻璃球面镜片市场已充分国产化,但在加工工艺难度更高的非球面镜片、自由曲面镜片等光学元件市场仍由国外厂商主导,国内厂商积极进行技术研究、参与市场竞争;③光学材料:光学玻璃、光学塑料等主要由国外厂商供应,部分国内厂商参与竞争。

  随着终端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和深化,未来光学镜头设计和生产技术的重点是提高成像质量、增加功能并缩小体积。具体而言,光学镜头产品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在数字安防领域,随着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范围和场景的逐步扩展,以及其本身向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的进一步延伸,镜头产品在小型轻量化、超高清、大倍率变焦、高可靠性、超大光圈、透雾、宽光谱、红外夜视、光学防抖等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正日益突出。在无人机领域,镜头产品正在向小型轻量化、高清化、变焦等技术趋势发展。在车载领域,镜头产品在高可靠性、超广角、小畸变、红外夜视、防水防雾、玻塑混合等技术方面发展趋势明显。在投影领域,镜头产品正向超短焦、超高清等技术方面发展。在电影领域,镜头产品正向全画幅、超高清、宽银幕变形等技术方向发展。

  应用领域需求的快速变化不断地推动着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的革新,也对光学镜头制造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紧跟市场动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深度开发,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数字安防领域,公司产品在大倍率变焦、超长焦、小型轻量化、快速精准变焦等方面性能突出,满足下游客户对远距离观测、快速捕捉、小型轻量的需求。

  公司大场景高动态比超长焦镜头产品,在36.6cm的光学总长内实现最长焦距1,120mm、10km以上超远距离清晰成像、118倍超大倍率变焦等关键光学性能,取得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定,打破了国际厂商长期在超长焦领域的垄断地位。

  具备防抖功能的超大倍率变焦镜头产品解决了远距离观测时画面严重抖动的难题。超高清变焦AI识别镜头实现5倍高速精准变焦、自动聚焦、4K超高清解像力、高光亮比、高寿命,满足AI识别快速捕捉画面、精准分析的需要。公司产品的推出及充分应用推动了数字安防设备核心零部件之一逐步实现国产化。

  在机器视觉领域,公司凭借多组元联动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的突破,在9cm的光学总长内实现了超高清18倍变焦,解决了变焦镜头因体积、重量等被严苛限制而难以在无人机上应用的问题,推动超高清变焦镜头在工业无人机中的应用和普及,满足了工业无人机对远距离超高清拍摄的需求,并保障其续航性能。

  在其他新兴领域,公司产品应用广泛。公司突破玻塑混合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在2.65cm的光学总长内实现2.5倍的光学变焦,实现超小型变焦镜头设计并推动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公司量产的8K全画幅电影镜头在《中国医生》《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囧妈》《理想之城》等多部电影、电视剧拍摄中应用;量产的超短焦镜头实现0.21超低投射比,应用于激光电视中,可在超短距离内投射出100英寸以上4K超高清画面,上述产品的推出及应用推动了我国影视制作、激光电视等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向高端文化装备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非球面镜片在提高光学性能、解决畸变、压缩镜头尺寸等问题上具备突出优势。一枚非球面镜片对球差、场曲等光学像差的矫正效果相当于数枚球面镜片。因此在光学镜头设计中引入非球面镜片,可以在保证成像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压缩光学系统的长度和体积,实现镜头的小型轻量化设计。组合使用各类特征复杂矢量曲面镜片技术至今仍是光学镜头设计技术的一大热点,镜片的使用从传统球面不断向非球面、自由曲面等发展,在矫正像差、提高成像质量、扩大视场、减少镜片数量、压缩镜头尺寸等方面的性能不断提升,光学设计具备更大自由度和灵活性,满足各个场景下的清晰成像需求。

  随着人们对成像理论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产品开发应用经验越来越丰富,在光学镜头设计中,对镜片材质、特性的选择及搭配愈发多样化。例如使用玻璃镜片与塑料镜片的组合来实现成像质量、光学镜头整体体积、重量及规模量产能力之间的平衡,推动了镜头的规模应用;使用具备不同色散特性的镜片材料组合来消除成像色差,实现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等不同波长光线的成像,进一步拓宽镜头应用领域;使用具备不同线膨胀系数的镜片搭配组合,抵消温度带来的影响,大幅提升镜头的可靠性、拓展使用场景。

  随着光学设计技术、光学冷加工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变焦镜头的设计与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变焦镜头成像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下游市场的应用热点。发展至今,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仍然具备极大的创新空间及应用场景。随着各类场景需求的不同,在解决了成像质量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追求以扩大变焦倍率、增大光圈、减小镜头体积等为主要研究目标,并由此突破了多组元联动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不断提升变焦镜头的性能,拓宽变焦镜头应用领域。

  随着光学镜头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几何光学的发展,除了传统单一光轴的光路设计,折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等新型光学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光学镜头的设计中,可以有效利用空间体积的重构来减少光学镜头在特定方向上的尺寸或实现特殊的光路设计,如潜望式手机变焦镜头设计、反射式超短焦投影镜头设计等,正逐渐成为光学行业的关键技术热点之一。同时,微透镜阵列、全息透镜、衍射光学元件等新型光学元组件应用逐步增加,给光学镜头设计及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光学镜头的设计及制造是一项融合光机电算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除光学相关技术外,机械、电子和软件等多学科技术支撑行业不断发展、推动行业进步。以变焦镜头的驱动控制为例,变焦镜头的焦距变化是通过镜头内的一个或多个群组沿光轴方向的位置移动来实现的,如何合理地移动镜片群组,并保持必要的精度是除光学设计外,变焦镜头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最初诞生的变焦镜头形态为手动变焦镜头,这种镜头在变焦和聚焦时需要手动操作,控制精度较差,应用受到限制。随着驱动技术的进步,电动变焦镜头采用马达配合齿轮减速箱的方式替代人工控制凸轮外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动操作的麻烦,提升了群组驱动控制的精度,但电动变焦镜头在驱动控制上仍存在不便:A、由于齿轮箱与凸轮结构是多点接触,在频繁驱动过程中容易磨损,造成控制精度的下降,驱动寿命仅数十万次,当进入需要高频率变焦、聚焦的AI时代,过低的马达寿命影响了镜头整体使用寿命;B、驱动控制未实现闭环,群组移动无位置信息的反馈,群组定位精确性较差;C、凸轮结构决定了整个镜筒必须包含移动群组、凸轮轨迹槽、镜筒外壳等多层结构,造成镜头外径和尺寸较大;D、受制于精密加工的工艺极限,凸轮结构难以支持复杂的组合曲线轨迹,且随着镜片群组尺寸的增大,结构精度就越难保证对复杂多组元联动式光学系统的兼容。

  为了打破上述困境,镜头工业在驱动技术、精密加工技术、定位控制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变焦镜头驱动技术演进,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变焦镜头形态——一体式驱动技术。这一技术通过支架及步进马达的配合形式来驱动群组位移,利用高精度的光耦传感器辅助进行群组定位,形成群组移动的闭环控制。采用一体式驱动技术方案的一体机自动变焦AF镜头(简称“一体机镜头”)相较同规格的电动变焦镜头,具备小体积、高寿命、高精度、快速变焦、自动聚焦等特点,真正实现变焦过程的全程清晰,极大地拓宽了变焦镜头的应用领域。

  从手动变焦到电动变焦再到一体式驱动,机械设计、电子及软件控制技术的发展正推动光学镜头的发展。随着AI识别等智能化应用对高速捕捉画面的需求增加,镜头高速精准驱动控制技术仍有较大突破空间,以不断助力镜头实现快速精准变焦、快速自动聚焦性能,满足下游智能化应用需求。

  随着终端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和深化,未来光学镜头设计和生产技术的重点是提高成像质量、增加功能并缩小体积。具体而言,光学镜头产品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在数字安防领域,随着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范围和场景的逐步扩展,以及其本身向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的进一步延伸,镜头产品在小型轻量化、超高清、大倍率变焦、高可靠性、超大光圈、透雾、宽光谱、红外夜视、光学防抖等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正日益突出。在无人机领域,镜头产品正在向小型轻量化、高清化、变焦等技术趋势发展。在车载领域,镜头产品在高可靠性、超广角、小畸变、红外夜视、防水防雾、玻塑混合等技术方面发展趋势明显。在投影领域,镜头产品正向超短焦、超高清等技术方面发展。在电影领域,镜头产品正向全画幅、超高清、宽银幕变形等技术方向发展。

  应用领域需求的快速变化不断地推动着光学镜头产品和技术的革新,也对光学镜头制造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紧跟市场动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深度开发,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光学镜头制造行业是一个融合了光学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精密加工及检测技术等诸多现当代先进科技的技术引领型产业。光学镜头的设计环节需要系统利用光学设计、机械设计、电子控制等诸多技术,在光路、结构的无穷变化中确定可行方案以实现各项性能指标,同时需考虑工艺可实现性、制造成本等因素,在设计验证、工程验证中不断修正方案,为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生产制造环节对模具设计及部件加工精度、组装精度、自动化设备及治工具的使用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不断优化和改进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节点,实现产品从试产到量产并提效的转换;检验环节则需要经验丰富的研发技术团队配合超高精度检测设备及相应软件的使用,以全面保障产品研发、生产及品质管控等。

  公司在以高质量成像为核心的光学镜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精密检测方面积累多项核心技术,其中在集光学设计、机械驱动、电子计算为一体的光机电系统设计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具体如下:

  (1)组合特征复杂矢量曲面设计技术的掌握及使用对球差、场曲等光学像差的矫正具备显著作用,能够改善成像不清晰、画面畸变、色差等问题,提升光学性能并有效压缩光学系统长度和体积,是光学设计中的基础技术之一,国内外光学厂商基本均突破了组合特征复杂矢量曲面设计技术,能够在设计中灵活应用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等,但对该项技术的掌握及应用程度不同,具体表现为产品解像力、靶面、光圈、畸变、体积等综合性能上的差异。公司在早期即沿用了日本先进光学设计理念,在各类产品设计中组合使用球面、非球面镜片,不断加深对像差理论的理解及研究,形成了镜片面形与位置姿态误差协同的测量模型,揭示了组合特征复杂曲面多个物理特性和光学元件制造过程中的精度演进规律。通过复杂曲面的像差解耦机制在成像过程中实现对各类像差的补正平衡,应用于各类镜头设计中,提高镜头成像性能并降低体积、重量等。针对变焦镜头,公司使用组合特征复杂矢量曲面设计技术,通过多枚双凹超低色散玻璃材料的非球面镜片以矫正不同倍率的场曲,极大地改善了最短焦距端与最远焦距端解像力不可兼得的问题,使得全倍率下镜头成像的画面中心至边缘均达到超高解像力。

  (2)多组元联动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指通过多个变焦群组的联合移动来实现不同焦距下的成像,同倍率情况下可以有效压缩镜头的变焦行程。依照光学变焦成像理论,变焦群组唯一时,其沿光轴方向移动至特定位置时,镜头焦距的变化量是确定的,可以直接推算出变焦群组位置与镜头焦距的对应关系。而多个变焦群组时因为各个群组在光轴上的位置存在配合关系,镜头焦距与各群组位置关系的解集并不唯一,因此,在平衡各变焦群组的焦距设置与群组间联动关系的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变焦过程焦距变化平滑连续、全焦段均符合光学性能要求是多组元联动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难以掌握的根本原因。公司结合长期积累的经验并通过专业软件仿真验,突破了多组元联动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构建出能够准确描述此类光学系统像差形成机理的表达模型,并通过对各群组光焦度的合理分配、各群组间补偿位置关系的计算,实现最高四个群组的联动变焦,优化设计得到具有小型轻量化特点的超大倍率变焦镜头。该项技术的突破及应用解决了超大倍率变焦、超长焦镜头难以设计、生产以及中大倍率变焦镜头体积庞大、较难规模应用的问题,在超长焦镜头领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为边防、海防、轨道交通、森林防火、矿山监测等远距离观测场景提供国产产品解决方案;实现了中大倍率变焦镜头的小型轻量化设计,使得其满足工业无人机对机载镜头体积、重量的严苛限制,大幅拓展了变焦镜头的应用领域。

  (3)宽光谱复消色差成像技术指根据各镜片材料的色散特性及成像的色散曲线矢量分析方法推算出各个镜片用材的最优解集,通过具备不同色散特性的镜片组合使用达到消除色差的效果,并通过光学补偿的方式控制不同波长的离焦量,实现不同波长光线下的清晰成像,是光学设计的基础技术之一。通过长期对该技术的摸索和经验积累,公司可在可见光至近红外光宽波段内实现优良成像,并通过光学补偿方式将不同波长的离焦量控制在微米级,配合可控带通滤光切换装置,实现共焦效果。光学镜头在可见到近红外波段都能达到近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在雾霾、烟雨以及低照环境下能够获取高清图像。特别地,针对超大倍率变焦镜头,由于红外光带来的色差将随着焦距的增大呈倍率式增长,较难实现红外共焦功能,公司通过对该项技术的掌握及在超大倍率变焦镜头中的应用,实现了超大倍率变焦镜头在可见光与红外光双波段同时工作,夜晚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清晰成像。

  (4)双光融合成像及传感器调焦技术解决了镜头在低照环境下难以清晰成像或仅使用红外光成像损失了色彩信息的问题,该项技术的突破及掌握使得镜头在低照环境下能够实现全彩成像,且传感器调焦技术进一步缩短了镜头体积。公司基于对不同波长光学成像理论的理解及机构设计经验的积累,研发了传感器调焦技术,通过传感器在光轴上的前后位移,对红外传感器与可见传感器进行分别调焦,使得各个倍率下,可见与红外光路都达到最清晰的聚焦状态,解决了单一聚焦群组的结构无法保证红外/可见双光路同时清晰的缺陷。相比于原使用镜片群组进行聚焦的光学设计技术,传感器调焦的聚焦行程非常短,进一步缩短了镜头体积。

  (5)折叠离轴多反式成像技术及组合特征复杂矢量曲面设计技术是超短焦投影镜头设计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与传统投影设备需进行远距离投影显示不同的是,融合采用自由曲面镜片及反射镜的超短焦投影镜头能够在较短的距离内将光源投射至大尺寸屏幕上,投射距离极短且亮度损失少,显著提升画面亮度,同时节省布置的空间,具备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但由于自由曲面镜片是非对称、不规则的,不适合用统一的光学方程式来描述,且使用了反射镜的光路会发生离轴,不适用传统光路设计,需掌握非旋转对称式自由曲面反射镜片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具备极高技术难度。公司基于前期对特殊光路的探索理解,并利用研发人员在投影镜头设计、生产领域的丰富经验,以理想物像关系和费马原理作为性能判据,在光学系统中设置高反光学元件实现视场离轴,基于逐点光线追迹的方式构建不同视场的特征光线在反射镜面上分布的疏密程度,形成具有良好成像质量的折叠离轴多反光路,成功突破并掌握该项技术。

  (6)玻塑混合光学系统设计技术指在光学设计中将塑料镜片与玻璃镜片结合使用进行光学成像的技术。一方面,随着近年材料工业与精密检测技术的成熟,光学塑料的光学、机械性能得以不断的改良,具有可塑性强、质量轻、延展性佳、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这使得光学塑料能够制造出特征更复杂、组合形式更多样的塑料镜片,极大地改善光学系统中的常规球面、非球面无法补正的高阶像差。另一方面,玻璃镜片具有透光率高、耐热性好等特点,在高精密光学系统设计中对实现宽光谱复消色差、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玻塑混合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充分利用玻璃镜片,塑料镜片重量轻、体积小、可塑性强且量产能力高的特点,实现镜头光学性能、机构规格、量产能力的良好平衡,是新兴技术方向之一。公司通过对玻璃镜片、塑料镜片的线膨胀系数、折射率温度系数等材料温度特性差异的了解及掌握,以及对成像理论的理解,突破该项技术并应用于变焦镜头设计中,开发出了多款性能优异的产品。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玻塑混合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在更多的产品中使用该项技术。

  (7)一体机镜头因为兼具了变焦镜头的结构特点与步进马达的驱动特性,必须搭配一整套完整的对焦曲线数据才能完成曲线矫正,实现自动变焦与快速聚焦功能。变焦群组、聚焦群组沿着光轴配合移动实现焦距变化的光学行程依照马达步长会被分解为数千个单位,并经过大量且缜密的计算,得到马达步数与变焦群组、聚焦群组不同焦距、不同物距、不同温度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对于超大倍率变焦的一体机镜头,对焦曲线数据甚至会高达数十万组,再根据相关数据绘制成驱动情报图系。公司在长期的一体机镜头研发设计中,一体机镜头制造商与下游整机厂商相互配合,根据步进马达的驱动控制特性不断地优化镜头设计方案,最终演化形成了目前的驱动情报和对焦曲线计算体系。目前国内外能够完成一体机镜头开发及应用的厂商较少,一体式驱动技术的出现极大促进了变焦镜头驱动设计的发展,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精密变焦光学镜头设计与制造的门槛,掌握高速精准驱动控制技术为满足人工智能等需要快速变焦、聚焦的应用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8)高精密光学元件及镜头的装调检测技术是产品实现最终量产及生产提效、品质提升的关键。高端光学镜头生产组装环节对部件加工精度、组装精度、自动化设备及工具均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尤其是高精密复杂变焦镜头的装调,不仅需要将数个镜片以及几十个零件压缩在有限空间里,同时还要满足作为变焦镜头所需具备的解像力、曲线、后焦、失步等性能,需严格管控机电配合、零件加工精度、组装偏芯、零件内部应力、镜片间隙及零件热胀冷缩等,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镜片、群组及镜头检验环节,则需要超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及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充分利用检测系统、检测设备、治工具等实现高效且准确的检验,为镜头的研发、生产、品质管控提供保障。在生产组装环节,公司通过自主设计的专用检测装调平台,应用双光路中心偏差测量仪和相应软件,灵活结合热熔铆接、点胶等多种工艺,实现30秒内完成复杂变焦群组和镜头的装调,且将产品一致性保持在98%以上,有效保证了高精度复杂光学镜头的稳定组装。在检测方面,公司利用长期积累的光学设计经验,整合国际先进的波前传感技术,并配备干涉光源、样品承靠台、准直系统或望远扩(缩)束系统及波前传感器,构建波像差测试系统。该系统基于横向剪切干涉技术,具备测试精度0.01λ、动态范围500μm、重现精度3nmRMS的性能、无需校正、操作简便、使用性广泛等优点,能够满足应用范围广、性能测试多样性的要求。在研发上,该测试系统可使光学波像差可见可测,高阶像差数据化、可视化,提供了更多的分析手段及可靠的数据支持;在生产上,此系统适合像差、球差较大的非球面光学系统的检测,可实现3秒完成非球面镜片或镜头群组测试,且测试结果准确率达95%以上,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良率。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2年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拥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88件、实用新型专利142件。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4,068.29万元,较上年同比上升22.75%,主要系新产品开发项目增多、研发设备投入增加,以及研发人员薪酬有所增长所致。

  公司注重自主创新,在精密光学镜头设计及制造领域积累了包括组合复杂矢量曲面设计技术、多组元联动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和高精密光学元件及镜头装调检测技术等在内的多项光学镜头设计、生产相关核心技术。公司研发领域遍及数字安防、无人机、智能巡检、视讯会议、激光电视、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智能投影等众多领域。核心技术具备先进性、通用性,具备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吸收各类优秀人才。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等不同国家或地区具备不同的技术积淀及产业优势,公司充分整合各国家/地区优势,是业内少数具备丰富海内外研发资源的企业,通过不断完善研发体系,为技术保持不断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公司凭借自身研发实力、产品质量、交付能力等在数字安防、机器视觉及其他新兴领域积累了丰富且优质的客户资源,产品受到大华股份、华为、海康威视、大疆、宇视科技、天地伟业、加拿大Avigion、韩国韩华泰科等行业内知名客户的广泛认可。同时,公司为大华股份、华为、大疆、海康威视、日本滨松光电等客户提供产品定制开发服务,与客户深度合作。客户资源是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并形成了一定行业壁垒。一方面,大客户通常具有较高的供应商准入门槛,对供应商技术实力、开发响应能力、产品质量保证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行业龙头客户通常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前沿性技术开发需求,与其保持稳定深入的合作、为其提供镜头定制服务也利于公司了解行业发展并提前布局市场。

  精密光学镜头应用广泛、需求多样,特别是在数字安防超大倍率镜头等领域,与规格相对单一、已形成“标杆性”产品的定焦镜头、超小倍率变焦镜头市场相比,往往呈现规格要求多样的特点,对光学镜头制造厂商的研发能力及生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以一流的生产及检测技术、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在研发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检验、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在生产环节对每一产品建立标准生产流程并通过合理排产等实现柔性生产,能够以批量生产的方式满足下游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此外,通过高精密光学元件及镜头装调检测技术的积累,公司实现了变焦镜头的自动化生产及自动化检测,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助力精密光学镜头的产业化应用。

  公司所处光学镜头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开发生产需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和电子等多学科技术并掌握精密制造工艺,对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同时,随着光学镜头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对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研发投入不足,未能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或未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公司将面临核心竞争力下降、客户流失风险。

  随着下业持续发展,新兴产品需求增加并推动光学镜头行业的技术进步。精密光学镜头自开发设计到终端产品进入市场的产业化周期较长,产业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下游需求变动、技术方向改变、行业政策环境变化、目标客户采购计划变更、竞争对手抢先推出替代性的技术和产品等风险。公司当前技术成果储备可能面临无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风险。

  公司所处光学镜头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润光学、台湾中润、木下光学等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及核心技术的积累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技术研发突破、新产品开发、工艺实现、产品品质控制等具有关键作用。如果公司未能在研发人员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工作条件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可能会造成核心研发人员流失、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公司所处光学镜头行业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各个光学镜头厂商因其选择的细分领域及技术积累路径不同,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随着技术发展、下游产品更新迭代,同行业竞争对手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在巩固、拓展自身优势领域的同时,不断向其他细分领域和市场扩展业务边界,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如果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有效整合资源、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将面临优势领域市场份额下降或新兴市场难以开拓、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

  公司产品以数字安防镜头为主且集中于超大倍率变焦镜头领域。在网络条件改善、监控铺设条件优化、应用场景不断向乡村、边海防、无人区等场景拓宽等综合影响下,安防智能化催生了变焦镜头渗透率的逐步的提升,数字安防领域呈现大倍率变焦镜头应用深化、小倍率变焦镜头替代定焦镜头等趋势,但渗透率的提高及替代的实现受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客户开拓、技术应用等综合影响,可能使得公司所在行业存在短期内市场空间无法充分释放的风险。除数字安防超大倍率变焦镜头外,公司向机器视觉、其他新兴、数字安防其他细分市场拓展发展,投影、车载等其他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可观,但新兴市场开拓进展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核心技术在其他市场无法有效应用、未能及时完善产品开发和布局、提升规模制造能力或客户开拓不利,将面临主要产品市场空间受限、其他市场开拓不达预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第一大客户大华股份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1.43%,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70%,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况。重要客户的销售订单对于公司的经营业绩存在较大影响。如果重要客户的经营或财务状况出现不良变化,或公司与其稳定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动,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公司根据业务发展及研发体系完善等需要,收购或投资设立了木下光学、台湾中润、大连浅间、平湖中润及日本中润5家子公司。子公司位于日本、中国台湾、大连、嘉兴等不同国家及地区,跨境跨属地管理对公司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公司收入、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相应将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公司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若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扩张及时完善、未能及时提高管理能力以应对跨境跨属地的子公司管理,适应公司未来成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可能面临组织管理不善的风险。

  公司根据技术迭代方向及下游客户需求预先进行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并依订单信息及销售预测进行产品生产及备货,产品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根据不同产品进行定制化采购。产品技术迭代快、品类多、原材料定制化等原因造成公司存货规模较大且具有跌价风险。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0,319.78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4.87%,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1,531.00万元,占期末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为12.92%。存货规模较大对公司的存货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未来因行业趋势、客户需求变化,或者公司不能有效开拓市场、优化库存管理,可能导致存货周转较慢,存货跌价金额上升等,影响公司运营效率。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7,540.31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25.48%,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66%,占比较高。若客户经营出现困难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按期支付款项,公司存在因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进而影响资产质量以及财务状况的风险。

  光学镜头行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得以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作为光学与光电子行业中的基础性细分产业,光学镜头发展至今已是传统光学制造业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颁布了多项与光学镜头行业及其下游应用领域发展相关的主要产业政策,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光学镜头作为精密光学器件,是当今前沿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零部件,上述政策对促进我国光学行业的科研创新及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上述政策有利于下游视频监控、图像识别、智能车载等行业的发展,扩大了光学镜头的市场需求。尽管在未来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产业政策将继续大力扶持光学镜头行业的发展,但仍存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宏观经济波动、技术更迭等因素,对政策的落实或新政策的出台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

  2018年5月美国众议院通过议案,建议禁止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中国制造商供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先后将华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公司下游重要客户列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实体清单”,限制“实体清单”上的公司从美国购买商品、技术和软件等物项。该等政策的实施对上述客户的供应链及出口销售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报告期内,结合下游客户经营业绩及对公司采购情况,中美贸易摩擦对下游客户造成的影响程度尚在有限范围内,也未对本公司的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后续若出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对上述客户的制裁措施进一步升级或中美贸易摩擦扩散至全球其他国家等情况,则可能会对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造成更大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其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采购,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含“高端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高端光学镜头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高端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建设达产后将扩充公司现有产品产能、增加玻塑混合镜头及其关键原材料塑料非球面的生产能力。“高端光学镜头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将对公司研发设备、软件进行升级并引进技术人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涉及产能扩充、上游领域新技术的突破及原有核心技术的深化应用、新产品的开发、原产品的性能升级等,若未来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产业政策调整、宏观环境变化或公司新增产能消化不足、市场开拓不力、核心技术转换及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新技术未能突破、产品性能指标未达预期等情况,公司将面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高端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实施后,公司产能将大幅扩张并新增玻塑混合镜头关键原材料塑料非球面镜片生产产能,使得公司在生产组织、人员构成、技术储备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和提高。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具备一定复杂性及挑战性,管理团队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实施并运营该项目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若组织管理不力,可能会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按期实施、正常运转及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高端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及“高端光学镜头研发中心升级项目”投资总额合计约32,526.67万元。报告期末,公司固定资产为30,330.59万元,相较公司现有固定资产规模而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从建设、投产、达到设计产能需要一定实施周期,短期内难以完全产生效益,而投资项目产生的折旧摊销费用、人工成本费用等大幅增加。在此期间若公司业务未有相应幅度增长、产能消化不及预期,则公司存在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人工成本费用大量增加而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0,400.8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1.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86.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报告期内,随着公司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成熟度以及市场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公司业务持续开拓,销售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不断深化与上下游优秀合作伙伴的合作,持续扩大产能,并不断研发出更为优秀的产品与技术。公司产品广泛用于边防、海防、森林防护、无人机、轨道交通、智能识别、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巡检、智能车载、视讯会议、激光显示、电影拍摄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助力各产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及关键部件自主化。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系受前述应用领域需求增长、产能持续扩大、新产品不断推出及产品组合结构进一步优化等因素影响。

  请参阅本报告第三节“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始终立足于光电行业,坚持以市场为先、研发为尖、技术为精、品质为本、制造为根、人才为基,立志成为中国光学企业领先品牌,未来将在技术创新、技术转化、产能扩充、产品及市场开发等方面持续投入,努力实现“见所未见,让未来世界更清晰、更明亮、更美好”的企业愿景。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强超高速精准驱动控制技术、光学防抖技术、超高精度非球面镜片注塑成型技术、超精密离子镀膜技术等前沿储备技术研发,推动组合特征复杂矢量曲面设计技术、多组元联动式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玻塑混合光学系统设计技术、折叠离轴多反式成像技术等核心技术转化及再突破。围绕核心业务开展研发工作,改善研发条件,充分整合国内外优秀研发资源并加以应用。

  在产品方面,公司将积极推动研发技术产业化,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并扩充相应产能,顺应光学镜头高解像力、小型轻量化、光学防抖、超大倍率变焦等发展趋势,不断的提高光学镜头产品性能,满足国家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战略的需要。同时,积极拓展镜头应用领域,深化以视觉为核心,多应用领域协同发展的产品布局。

  在市场方面,公司将巩固自身在数字安防中大倍率、超大倍率变焦镜头市场、工业无人机变焦镜头市场的优势地位,以现有核心客户为发展重点,加强与国内外数字安防设备及服务提供商、无人机厂商的合作。同时,积极推进玻塑混合小型轻量化镜头、超短焦投影镜头、超高清ADAS镜头、AR/VR镜头等产品的开发、升级和应用,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抓住下游新兴市场和前沿应用领域逐渐释放的需求,稳步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及市场地位。

  2023年,随着防疫政策的全面调整优化,稳经济、促增长等措施不断狠抓落实,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将得到全面好转,社会经济活动将全面恢复正常。公司将积极把握市场复苏机遇,在确保各项战略、工作稳定有序推进的前提下,多措并举,紧跟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和落实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公司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规范治理的各项要求,继续提升规范运营和治理的水平,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水平。

  公司始终立足于光学行业,坚持以市场为先、研发为尖、技术为精、品质为本、制造为根,立志成为中国光学企业领先品牌,未来将在技术创新、产能扩充、产品及市场开发等方面持续投入。尤其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并在继续加强专利申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争取参与或牵头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以进一步保持行业技术领先性。

  公司将保持一贯重视技术创新的经营理念,持续加大产品研制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拓展多领域光学镜头设计开发能力,进一步积极布局车载、投影、电影及AR/VR、人工智能等市场,打造以视觉为核心,多应用领域协同发展的产品布局,不断推动国产精密光学镜头在更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公司坚持“聚焦战略客户、培育优质客户、挖掘潜力客户”的营销策略。规划精准高效,优质客户放量,高端产品增量,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的培育和开发,快速实现客户和配套产品迭代升级。持续创新订单预测机制,强化推广力度,更多高端产品得到客户的认可。

  公司将巩固自身在数字安防中大倍率、超大倍率变焦镜头市场、工业无人机变焦镜头市场的优势地位,以现有核心客户为发展重点,加强与国内外数字安防设备及服务提供商、无人机厂商的合作。同时积极推进玻塑混合小型轻量化镜头、超短焦投影镜头、超高清ADAS镜头、AR/VR镜头等产品的开发、升级和应用,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抓住下游新兴市场和前沿应用领域逐渐释放的需求,稳步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及市场地位。

  公司将在数字安防领域继续深耕,并通过变焦镜头的技术降本进一步推广其应用、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公司也要向10倍以下小倍率变焦、超小倍率变焦及定焦镜头领域渗透,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从相应设计难度较大的领域切入,实现变焦镜头的小型轻量及降本增效,实现倍率的向下替代。符合新形势下对数字安防提出的看得清、看得快、看得远乃至看得懂等高质量发展要求,满足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

  公司将积极推进高端光学镜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项目及高端光学镜头研发中心升级项目的实施建设,公司将扩大现有产品产能并实现智能生产,推动玻塑混合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在产品上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并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力。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大华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康威视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润光学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版面所有:米6官网下载m6 xml地图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4523号-2 技术支持:米乐m6app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