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复工正当时。近日,北京地铁17号线昌平段建设工作已全面复工,开始满负荷生产。
在北京地铁17号线歇甲村车辆段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各类施工机械开足马力,工人们正沿着线路向前铺轨,机器的轰鸣声、钢轨的落槽声交织在一起,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未来,这里不单单是北京地铁17号线地下大动脉的“列车医院”和停车场,还将进行上盖开发综合利用,建立起多层慢行、蓝绿交织的居住区。
“歇甲村车辆段包括18个单体建筑和场区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单体建筑的整体的结构已全部完成,处于机电安装、装饰装修阶段;场区市政管道完成50%。”北京地铁17号线歇甲村车辆段生产经理李长禹和记者说,春节刚结束,就有近300名工人火速返岗复工,目前项目已全部复工,工期紧、任务重,但工程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天天都会带领工程部同事巡查重要的施工工序、材料等,紧抓建设质量和安全,保证施工进度。紧盯每一个工序,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李长禹说。
歇甲村车辆段位于北七家镇歇甲村,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大小约为49个标准足球场,工程建设内容由运用库、检修库、咽喉区、综合办公及信号楼等共18个单体组成,届时将成为全线列车停放、检查、整备、运用和修理的基地。
4万吨钢结构,8万吨钢筋,70万平方米模板,70万立方米混凝土……一个个数据无不体现出这是一个极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规模大、场地大、体量大、组织难度大、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人机料多、工期紧、技术难度高的诸多特点,更是令施工作业挑战重重。
“我们通过打造数据相互连通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进行多维度分析,实现跟踪管理,帮助项目更精细化地管控现场。”在项目智能指挥大厅,数十块大屏幕组成一面“墙”。据李长禹介绍,这套智慧工地系统集成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检验测试、劳务统计、数字工地等12个模块19个场景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了工程的“智慧建造”。
项目还建设了智能钢筋加工场,满负荷加工可日产钢筋 350 吨,生产效率可达传统人工操作的5倍以上,快速缩短了加工周期,减少场地占用,提升了工程质量。
利用地铁车辆段上方的空间建设居住区,在北京已不少见。“歇甲村车辆段着重考虑车辆段与城市界面的关系,通过多层次台地、绿坡的设计,缓解车辆段上盖对城市界面造成的影响,实现柔性过渡,让车辆段上盖更好地融入到旁边的环境当中。”李长禹介绍,在满足自身配建设施的基础上,车辆段将为上盖及周边用地提供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据了解,北京地铁17号线南起通州区环渤海总部基地南部亦庄新城站前区,经朝阳港、朝阳门外商业区、望京居住区、天通苑等区域后一路向北进入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地区。其中,昌平段包括未来科学城南区站、未来科学城北区站、天通苑东站3座车站。
“目前车站整体的结构全部完成,机电安装好约20%,区间实现贯通,轨道铺筑完成约50%。”北京地铁17号线项目负责人周友良介绍,春节后项目部紧抓复工保生产,已进场开工建设的所有标段全部复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改善回龙观天通苑和未来科学城地区出行条件,完善北京北部地区轨道交通线网,更好满足市民畅通出行需求。